2022年8月23日至25日,第七期農墾宣傳文化工作培訓班在呼倫貝爾舉行。本次培訓班由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人民視聽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承辦,旨在推動農墾宣傳文化工作及時呼應當前農墾改革發展的時代命題,講好新發展階段的農墾故事。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主任李尚蘭,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兆民出席開班式。
培訓班開班式現場
李尚蘭立足農墾宣傳文化工作戰線,迎接、宣傳黨的二十大重大任務發表講話,重點圍繞“提高站位認清農情墾情,更加主動擔當作為”對農墾宣傳文化工作提出4點要求:一是要從最新時局中深刻認識“三農”壓艙石作用和農墾貢獻;二是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強化做好“三農”和農墾工作的思想武裝;三是要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方法論,增強農墾發展自信;四是要將農墾工作融入“三農”工作大局,更加主動擔當作為。
李尚蘭講話
李尚蘭強調,提高農墾宣傳文化工作水平,抓好內容建設是關鍵,希望農墾宣傳文化工作戰線上的同志堅持做優質內容的生產者和提供者,在大格局、高站位中把握輿論導向,在兩化改革、鄉村振興、穩產保供、墾地合作等方面深挖典型事例、總結重要經驗、創新宣傳方式,推動農墾宣傳文化工作更好服務于農墾事業發展。
胡兆民在致辭中介紹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的基本情況,回顧了集團在改革發展和農牧業現代化進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他介紹道,集團施業區分布在呼倫貝爾市10個旗市區境內,累計生產糧食3750萬噸、肉90萬噸、奶670萬噸,是維護邊疆穩定、振興民族地區經濟和引領地區農牧業發展的“國家隊”。
胡兆民致辭
長期以來,呼倫貝爾農墾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重點打造糧油、飼草、乳、肉4個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畜林種養殖、大興安嶺林下優質林產品、優質礦泉水3個優勢產業7個產業鏈條,集團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在為期3天的培訓班上,來自人民視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農墾》編輯部的媒體專家圍繞宣傳文化工作、采編與寫作技巧、新媒體運營、輿情應對等議題,帶來理論聯系實際的精彩課堂。
《中國農墾》編輯部主任王盼盼以建設中國農墾(熱作)傳媒平臺為例,結合案例提出搭建媒體矩陣的經驗: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傳統媒體優勢,賦能新媒體;二是拓寬傳播途徑,探索多平臺運營,發出農墾聲音;三是創新運營形式,發揮內容征集與整合作用,塑造農墾形象。
《中國農墾》編輯部主任王盼盼
《中國農墾》副主編張韌在總結近年農墾宣傳文化工作開展情況的基礎上,指出新時代做好農墾宣傳文化工作要始終遵循黨對宣傳工作的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農墾改革發展實際,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以實現“內聚人心,外展形象,凝聚共識,共促發展”的目的。
《中國農墾》副主編張韌
《中國農墾》執行主編成德波基于多年編審稿件的體會和經驗,給各位學員上了一堂生動的寫作實操課。他以《中國農墾》雜志發表的文章為例,通過作者原稿和編輯審改稿進行對照,講授文章價值觀導向、標題制作、首尾呼應、主題升華、文章結構、敘事邏輯、材料選擇、文字潤色等方面的寫作技法,對作者提高投稿錄用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中國農墾》執行主編成德波
人民視聽科技有限公司、人民視頻總監馬強深度解析了人民系新媒體爆款背后的10條邏輯和新華社的9種新媒體打法策略,提出農墾利用新媒體加強品牌傳播的建議:一是掌握好內容的6個“巧”,即巧提金句、巧用句式、巧用修辭、巧用數字、巧用題眼、巧用懸念;二是講好農民故事,強化主體表達;三是樹立新媒體情商;四是分析“三農”趨勢,把握“三農”報道的體系建設。
人民視聽科技有限公司、人民視頻總監馬強
主辦方還邀請業界大咖講授“三農”輿情事件應對與防范管理,幫助各位學員厘清輿情相關概念,了解輿論傳播渠道和新媒體輿論特征。同時,基于輿情危機構成要素講授如何在不同情景下應對和處理輿情危機以及如何做好輿情防范與管理,并通過案例分析傳授輿情應對實戰經驗。
今年是呼倫貝爾墾區開發建設68周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重組成立10周年,主辦方還組織學員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及所屬單位進行了集體采訪。
集體采訪
(圖: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付勇龍、孫繼鵬)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