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99pxb"><listing id="99pxb"><meter id="99pxb"></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99pxb"></address>

    <address id="99pxb"></address>
    <form id="99pxb"></form>

        當前位置:   新聞動態 > 媒體報道

        【人民日報】呼倫貝爾農墾集團 守好國家糧食安全 打造現代農業體系

        時間:2022-09-14 作者: 來源:人民日報 點擊次數:5248

        (人民日報2022年9月7日8版)

        2022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墾區開發建設68周年,也是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重組成立10周年。

        這十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堅守農墾主責主業,砥礪前行。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黨委牢記黨中央賦予農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四個定位,加快建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力打造現代農牧業“金字招牌”。

        改革創新,高位推動主動作為

        2012年,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整合,決定在海拉爾和大興安嶺兩個農墾集團基礎上組建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在集團管理體制扁平化基礎上,農場企業化改革實現重大突破,所屬24個全民所有制農牧場全部改制為農牧場公司并掛牌設立。

        通過改革,集團下設的專業公司成為集團產品生產、品牌營銷、投資合作和科技研發的支撐,與24個農牧場公司形成了多條閉合的產業鏈。

        守住根本,打造現代化農業發展范例

        十年間,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時刻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宗旨,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穩定糧食作物面積,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墾區80%以上耕地實行集中統一耕種管理。年播種面積580萬畝,其中,糧油作物穩定在510萬畝,占播種面積的89.6%。

        2021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爭取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工程”(簡稱“黑土糧倉”先導專項),落戶呼倫貝爾農墾大河灣農牧場公司,大河灣示范區成為該項目七大示范區之一,也是該項目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唯一一家示范區。該項目總投資1.05億元,由中科院計算所等10余家國家級科研單位共同建設。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為徹底解決“雨養農業、靠天吃飯”問題,呼倫貝爾農墾水利建設按下“快進鍵”。2021年,哈達圖農牧場公司爭取到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入21879.87萬元,建設14.11萬畝高標準農田。如今,該公司高標準農田達25.05萬畝,灌溉比例達75%,旱能灌、澇能排,實現旱澇保收。

        十年間,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在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上傾力攻堅,2021年,全墾區有效灌溉面積達118.9萬畝,預計2022年底將突破200萬畝規模,有效保證農業穩產增產。

        有了多重保障,2021年,墾區播種579.1萬畝,作物總產量達37.5億斤,同比增長45%,其中,糧油總產量達22.07億斤。

        “藏糧于技”,為智慧農業插上翅膀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機械化發展、從農業技術研發到信息技術應用,豐收畫卷的背后,是科技的硬核支撐。

        十年間,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立足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把種子作為“芯片”,黑土地作為“主板”,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設備作為“模塊”,數字化作為“內存”,統籌謀劃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中科院“創建生態草牧業科技體系”和“黑土糧倉”兩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在這里落戶。集團儲備科技人才5千多人,擁有先進的大中型機械設備5萬多臺件,田間綜合機械化水平99%,600萬畝耕地可在一周內播種完畢,農業科技的貢獻率在70%以上。

        圍繞《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要求,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加快推進本地資源數字化、管理信息化、決策智能化進程。

        2021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信息化中心建設一期全面運營,實現了大數據分析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新突破,并成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資源聚集平臺和呼倫貝爾國家級科技成果孵化平臺。

        十年間,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致力于智慧農業發展。智能化不僅為傳統農業裝上了高科技“翅膀”,更為墾區開辟了一條科技穩糧豐糧的新途徑。

        一幅幅飽含科技色彩的現代化農業智慧圖依次展現,一個個從數量到質量、從穩產到增產的精彩轉變,展現出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堅守。

        多業并舉,答好高質量發展新考卷

        為充分發揮黑土地的作用和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堅持全方位調整結構。從麥豆天下到玉米、油菜王國;從畝產幾百斤到上千斤,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一次又一次刷新我國高寒地區糧食生產紀錄。

        十年間,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按照“生態優先、固農興牧,改革創新、富民強墾”發展方向,推進由農轉牧、農牧結合、農旅融合,使傳統農業向綠色、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邁進。

        圍繞產業化補齊產業鏈短板,打造糧油、大小麥、甜菜、馬鈴薯、飼草料、肉類、乳業、礦泉水、中草藥、有機肥加蔬菜十個產業集群。構建種、養、儲、加、銷產業體系和糧經飼協調發展三元種植結構,保障了龍頭企業生產需求,為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奠定了基礎。

        一張藍圖繪到底,深耕綠色謀蝶變。2015年,中國科學院生態草牧業示范樣板項目落地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每年夏季天然草地飼草生物含量最高峰時進行生產測定,為中科院實驗研究提供有力數據,并根據研究結果制定進一步恢復天然草地的一整套方案。

        呼倫貝爾農墾謝爾塔拉農牧場公司是內蒙古三河牛的搖籃。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大力發展三河牛培育和養殖,編規劃、訂方案,出臺扶持政策,制定產業標準和操作規程,使三河牛培育邁上新臺階,養殖數量大幅增加,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2021年,呼倫貝爾農墾那吉屯乳業公司投資2.21億元,建成5000頭全群智能化奶牛示范牧場,并建設生態綠色有機玉米、大豆、鮮食玉米、青貯等生產基地,形成以農養牧、以牧促農、循環發展的新格局。

        十年間,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不斷加大現代種業發展,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培育出多個優良品種,進一步提升了育種、繁育和供種能力。

        全力打造“呼倫貝爾農墾”品牌,成功入選中國農墾品牌目錄,被認定為“內蒙古老字號”品牌,獲得“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使用權。躋身“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企業視覺識別系統全面落地,農墾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產業備份,鄉村振興再交新答卷

        聚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呼倫貝爾農墾依托集團現有裝備、技術和人員,分別在大興安嶺地區、阿榮旗、扎蘭屯市、牙克石市、海拉爾區、額爾古納市建設六個現代農牧業服務綜合體,拓展農機作業服務新模式,并延伸到農資、農技、種業、科技、倉儲、物流、加工、農產品銷售服務,帶動農資、農技向社會市場擴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深入挖掘軍墾文化,推動農旅結合、文旅融合,突出“休閑、研學、服務、賽事”四個重點,編制集團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謝爾塔拉、哈達圖、綽爾河、特泥河等幾個重要農牧場公司專項規劃,建設集“種植、養殖、加工和旅游觀光”于一體、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田園綜合體,以一種貼近生活、貼近需求、貼近時代的形態開發展現出來,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農墾,讀懂自然”。

        從空中俯瞰,一片片農田構成色彩斑斕的色塊,大型現代化機械忙碌其中,這些呼倫貝爾農墾最常見的場景,已經成為今天呼倫貝爾草原上耀眼的畫卷和墾區農旅融合的打卡地。

        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創國際一流品質、創國內一流品牌”的“雙十、雙百、雙創”目標,展現出呼倫貝爾墾區高質量發展的十足張力。

        回眸十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始終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歷經考驗后壯大。展望未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奮楫揚帆,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亚洲少女和黑人性交视频
          <listing id="99pxb"><listing id="99pxb"><meter id="99pxb"></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99pxb"></address>

          <address id="99pxb"></address>
          <form id="99pxb"></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