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99pxb"><listing id="99pxb"><meter id="99pxb"></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99pxb"></address>

    <address id="99pxb"></address>
    <form id="99pxb"></form>

        當前位置:   農墾經濟 > 現代農業

        第二屆國際小麥大會在京舉行

        時間:2022-09-21 作者:李麗穎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點擊次數:2653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國際小麥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武維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總干事屈冬玉,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國際小麥大會國際組委會主席柯蒂斯·波茲尼亞克,CGIAR執行主任克勞迪婭·賽德芙,中國作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等領導和專家在現場和線上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

        第二屆國際小麥大會以未來小麥:韌性和可持續性為主題,圍繞小麥領域發展的關鍵問題,聚焦領域發展熱點,分享領域最新研究現狀,探討新技術新策略,擘畫小麥未來,推動中外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時代挑戰,促進全球小麥科技創新合作,助力世界小麥高質量發展。

        武維華表示,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采取有效行動,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到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2年夏糧已經喜獲豐收。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生產了世界1/4的糧食,養活了世界1/5的人口,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屈冬玉在致辭中呼吁各國科學家齊心協力,轉變糧食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方式,推進轉型,建設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和更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

        吳孔明提到,中國政府實施小麥完全自給政策,致力于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始終堅持把小麥的科學研究和生產應用作為提高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重要途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穩定國際糧價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國農科院正在聯合國際合作伙伴,申請發起從表型到基因型:農作物基因資源闡析(G2P國際大科學計劃倡議,旨在邀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全球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交流機制,開展包括小麥等作物種質資源多元環境精準表型鑒定,解析重要性狀形成分子基礎,實現基因資源闡析與應用的新綠色革命,助力全球糧食安全和人類營養健康。

        柯蒂斯·波茲尼亞克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產國,中國承辦國際第二屆小麥大會非常合適。本屆大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全球合作,共同探索有效利用小麥遺傳資源的策略,增強小麥生產力,積極應對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等挑戰。希望同行們通過深入交流,進一步為全球小麥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及全球糧食安全貢獻智慧。

         本次大會的舉辦將有助于加強我國小麥科研和產業方面與國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小麥科研隊伍的國際合作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小麥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整體實力的提升。據悉,第三屆國際小麥大會將于2024年在澳大利亞召開。


        責任編輯:技術推廣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亚洲少女和黑人性交视频
          <listing id="99pxb"><listing id="99pxb"><meter id="99pxb"></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99pxb"></address>

          <address id="99pxb"></address>
          <form id="99pxb"></form>